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历史

开国少将建功立业后,带妻子回老家祭祖,发现童养媳等了他20年

2022-07-27 17:05:02

童养媳是幼女受人领养后,长大后为人儿媳的人,在旧时代,这种制度甚为流行。

之所以会出现童养媳,主要是旧时代多数百姓穷苦,娶不起儿媳,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会从外地抱一个女孩做童养媳,等十四五岁后同房。


新中国成立后,为保护女童,童养媳的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,成了一种非法的行为。开国将帅中,有些人在年轻的时候,父母也为他们安排了童养媳。

为了革命,那些思想先进,为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们,他们早早离开了家乡,在外奋斗征战了几十年,和旧社会断绝了联系,融入了新社会中,与有着共同目标的进步女青年在一起生活度日了。

将军们选择自己的幸福,和心爱的女人在一起,与旧社会脱钩,这没有错。这一切,最受伤的还是在老家苦苦等待的童养媳,她们的一生就这样被耽误了。

例如,开国少将易耀彩,青年时期选择参军,与童养媳张凤娥分别了,没想到这一别就是二十多年。


革命战争时期,易耀彩已经再娶,在老家的张凤娥独守空闺,一直没有再嫁。1953年,为国建功立业的易耀彩带着妻子回乡祭祖,见到了分别已久的张凤娥。

此情此景,让易耀彩非常难受,觉得对不起张凤娥。这件事最终是如何处理的呢?
童养媳张凤娥与易耀彩

1917年2月,易耀彩出生于江西泰和,家境一般,父母都是底层农民。易耀彩十岁那年,父母按照当地的规矩,在不远处抱来了一个叫张凤娥的女孩,给易耀彩当童养媳。

张凤娥的家里很穷,父母没有能力养活这个女孩,再加上当时的女人社会地位比较低,从小给人家当童养媳的人还真不少。

在父母的安排下,张凤娥来到了易耀彩的家中,当了一名童养媳。论年龄,张凤娥要比易耀彩大个一两岁,平日二人以姐弟相称。


来到了新的环境,张凤娥全心全意照顾易耀彩一家,努力干家务,是一个十分懂事又可怜的女孩子。

易耀彩的父母对这个童养媳很满意,如果不出意外,等她十五六岁的时候,就要和易耀彩结婚成亲,组成新家庭了。平日,易耀彩与张凤娥相处很愉快,二人的年龄还小,彼此间的感情很纯真。

当时社会民不聊生,全国各地爆发了大革命,决定推翻旧制,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。

在孙中山的领导下,三民主义思想被许多人接受,在他的领导下,喊出了反帝国,反封建的口号,号召全国民众一起推翻旧制,建立一个伟大的共和国。


可惜的是,孙中山先生大业未成就病逝了,继承事业蒋介石和汪精卫违背了他的革命意志,选择排除异己,大肆屠杀革命群众和共产党人,最终导致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。

1929年,共产主义思想传到了江西泰和,年仅12岁的易耀彩决定加入这支队伍,成了共青团员的一份子,为广大穷苦百姓拼出一条血路,为自己拼出一个好的未来。

此后,易耀彩跟着革命队伍,在江西泰和各地参加农民暴动,他们打击劣绅、为富不仁的土豪,为农民争取土地和自由。

渐渐地,江西泰和的百姓发现,只有共产党的军队才是真正为人民考虑,站在百姓的立场上,只有他们胜利了,自己才能看到希望,过上太平的好日子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易耀彩的父母也加入了赤卫队,参加了农民运动,跟着起义军攻下了江西泰和县城,惩治了当地的贪官劣绅。


易耀彩每次出门,张凤娥总是提心吊胆,生怕他出事,此后,当初与自己同床共枕的弟弟,开始忙碌起来,二人聚少离多,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了。

1930年8月,易耀彩加入了红军的队伍中,担任江西万泰县独立团特务连战士,由于表现出色,不久升任为红军独立第五师十五团政治处青年干事。

按照当地的习俗,张凤娥年龄到后,便要与易耀彩结婚成亲,二人会举行一个婚礼,请街坊四邻吃顿饭,宣布一下关系。

可因为革命的缘故,易耀彩一家非常忙碌,经常不在家,张凤娥的婚事也就那么耽搁了。每次易耀彩抽空回家,与张凤娥相处的时间很少,有时候仅一个晚上,第二天便要离开了。

1934年的一天,易耀彩火急火燎跑回家中,向张凤娥告别,自己要随队转移,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。得知易耀彩要走,张凤娥虽有非常不舍,但她是从心里支持未来丈夫的事业。

临走前,张凤娥问易耀彩什么时候能回家?他也答不上来,只能说“不知道,组织没有告诉我。”看着易耀彩去意已决,张凤娥只能祝福,保佑他在战场上能够平安,说了一句“我等你”。


让张凤娥没有想到的是,下次与易耀彩见面是二十年后的事情了,他已经与别的女人结婚生子,自己等来一场空,独守空闺二十余年。
经历生死,开始了一段新的感情

易耀彩自从加入红军后,早就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了,为了自己的理想奋斗,经历了许多凶险,每次都能顽强活下来,算是非常幸运。

另一半,红军撤出江西泰和后,还乡团就对红军家属进行疯狂的报复,他们勾结当地的土豪劣绅,将大量的红军家属杀害了。


一天,还乡团的人闯进了张凤娥的家中,要揪出易耀彩的家人杀一儆百。好在张凤娥机智,在还乡团的人到来前就躲了起来,逃过一劫。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说,此时内心是非常无助的,她多么希望易耀彩在身边保护自己。

还乡团的人没有抓到张凤娥,便拿易耀彩的父母开刀,将他们残忍杀害了。在乡邻的帮助下,易耀彩尚未过门的妻子张凤娥替易耀彩父母收尸,一直在老家等待他回家。

旧时代的女性在思想上过于保守,张凤娥认为,既然自己已经嫁给了易耀彩,那就是他的人了,不能再改嫁了,即便等个几十年,只要有一线希望,也要等他回家。


易耀彩的日子也不好过,经历了九死一生的长征后,得知家人已经被还乡团残害了,发誓一定要为他们报仇,打倒反动派。

抗日战争时期,易耀彩成长迅速,从旅部的作战科长开始,经过几年的努力后,成为冀察军区的参谋长,已经是八路军的高级将领之一。

易耀彩年轻帅气,且是八路军的高级将领之一,追求者自然也不少,许多知识女青年喜欢他。

1940年,一位叫范景阳的姑娘,走进了易耀彩的视线,她是军分区司令部的一名实习药师。范景阳的两个姐姐范景新和范景明都嫁给了八路军干部,跟着家人参加了革命。

一天,一名姓张的医生邀请范景阳去参谋长易耀彩的住处坐一坐,聊了聊天,气氛很愉快。首次见面,易耀彩对范景阳非常满意,眼前的姑娘长得十分漂亮。


得到了易耀彩对范景阳肯定的答复,第二天,组织科长肖时任找到范景阳,开门见山地说道:“你家的情况调查了,没问题,合格了,准备结婚吧!”

此时的范景阳还是一头雾水,问道:我和谁结婚?

肖时任也直来直去,向她道喜:小阳你还不知道吗?昨天和你见面的易参谋长觉得你很好,看上你了呀。况且你昨晚和易参谋长聊得也愉快,难道没看上他吗?

听肖时任这么一说,范景阳也明白了,原来昨晚是一场相亲,自己的确觉得易耀彩不错,符合自己的择偶标准,但马上结婚速度是不是太快了,还是希望多接触下,谈一段时间的恋爱。

一旁的肖时任劝她:打仗嘛,哪有这个闲工夫,一般情况是先恋爱后结婚,你就带个头,先结婚后恋爱嘛。在领导们的撮合下,易耀彩和范景阳结婚了,成为军中“先结婚,后恋爱”的典型。

实际上,范景阳在婚前对易耀彩的家庭信息是不太了解的,直到婚后,才得知丈夫的父母和童养媳都因为参加革命被还乡团杀害了。

婚后,易耀彩夫妇过上了幸福的生活,夫妻二人共同努力,为抗日、解放事业奋斗,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。


新中国成立后,易耀彩得到了组织的重用,上级考虑到国家的未来需要发展海军,特意派遣他出国留学,前往苏联深造。

得知要出国一段时间,易耀彩向上级请求回老家一趟,祭拜一下在大革命时期牺牲的父母,回到家乡看望一下老乡。获得上级批准后,易耀彩带着范景阳踏上了回乡的路,二人带着少许行李,坐着吉普车,算是功成名就,衣锦还乡。
分别二十多年后再相见

一路上,易耀彩向范景阳介绍家乡的情况,想着二十余年没有回乡了,老家屋子里肯定是破败不堪了,回家不免要好好收拾一番。

吉普车一路狂奔,在地方同志的帮助下,易耀彩夫妇两天时间就到了老家江西泰和。到了村口,易耀彩觉得这一切是那么的熟悉,让他想起了小时候的点点滴滴。


一路步行到家门口,易耀彩发现柴门上没有一丝蜘蛛网,觉得家里有人住在里面,心里难免有些疑惑。推开柴门,易耀彩看见院子里有一位女子在干活,凑近一看,他愣住了,那名妇女也愣住了。

眼前的妇女正是张凤娥,她已经从亭亭玉立的少女变成了一位饱经风霜的中年女子,身上穿得破破烂烂,眼里没了光,想必这些年过得非常辛苦。

张凤娥听说当年红军过湘江,易耀彩在那里牺牲了,她始终不信,一直等着丈夫回来,那句“我等你”是她的诺言。

见到易耀彩后,张凤娥先是眼前一亮,嘴角微微扬起,正要上前拥抱打招呼时,发现他身边有一位女子,她顿时就明白了,眼神稍有失望。

两人对视了好一会儿,都没有说话,也不知道说什么好。看着眼前跟自己在一起多年的童养媳,易耀彩对她是有愧的。


当初易耀彩以为张凤娥和父母一样,都被还乡团杀害了,这才接受组织的介绍,娶了范景阳。从内心深处来说,易耀彩对张凤娥是有感情的。当初易耀彩离开家乡时,也对张凤娥承诺自己会回来的。

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,一切都晚了,易耀彩和张凤娥的关系不会恢复到从前了,他已经有了妻子,且二人相爱,不会为此离婚了。

张凤娥很大方,她强忍着泪水,招待了回乡祭祖的易耀彩夫妇。第二天,由张凤娥带路,易耀彩夫妇给父母上了坟。

按照计划,易耀彩夫妇只能在家乡待一天就走,因为张凤娥的出现,易耀彩决定多住两天,为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,算是补救一下对张凤娥的亏欠。

易耀彩向张凤娥道歉,并劝她改嫁,不要再耽误自己了。可张凤娥要是想这么做,她早就改嫁了,何必等了二十多年。

易耀彩夫妇离开前,与当地的民政局打了招呼,要求对张凤娥给予生活上的补助,因为她算半个烈士遗属,理应拿这份钱来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。


两天后,易耀彩就要离开了,张凤娥理解他的处境,并没有选择挽留,而是衷心地祝福易耀彩夫妇。此后,易耀彩每年的春节,中秋节等几个重要节日,会寄一笔钱给张凤娥,为她的生活减轻一点压力,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
张凤娥与易耀彩分开二十余年后再见面,虽心系对方,但已无法在一起了,这是命运的捉弄,是那个时代的安排。

受到伤害最深的无疑是张凤娥,从小就以童养媳的身份进入易家,与易耀彩虽有夫妻之实但没有名分,独守空闺二十余年后发现心心念念的男子早已经娶了别的女孩。

对易耀彩来说,自己做得再多都无法补偿张凤娥了,晚年,他立下遗嘱,去世后要葬在老家,与张凤娥同葬在一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