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历史

邓小平去世后,尤太忠直言:毛主席去世是一级战备,邓小平三级

2023-03-28 17:05:03

1997年正月十四,一个噩耗突然之间传到了人们的耳中——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者,具有崇高威望的领导人邓小平同志在北京逝世。

在得知这个令人悲痛的消息过后,邓小平同志的好友尤太忠将军在病床上提出,想送自己的老朋友最后一程。

虽然众人一再反对,但最终,尤太忠还是成功的站到了自己老友的身边。

图丨送别邓小平同志

年少进军,飞速成长

尤太忠于1918年,出生在河南信阳的一个贫苦家庭之中,在他很小的时候,就心存对于读书的向往,但是因为家里没钱,他只能很早地离开学校,帮家里放牛。

因为还想要继续学习,所以尤太忠将自己放牛的地点,定在了学堂周围的草地之上,这样每天学堂里面的孩子上课的时候,他也可以在一旁听上一会儿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尤太忠居然光靠听着学堂老师的讲解,和学生们背诵的声音,就成功地背诵并理解了三字经。

当然,长时间的放牛和本身所处的阶级层次,让尤太忠很早就认识到了老百姓生活的不易,他将身边之人的苦难牢牢地记在了心中,想着自己以后,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。

1931年1月,年仅13岁的尤太忠做了一个决定——加入红军。

图丨尤太忠

因为长期营养不良,他的身板很小,看起来颇有“弱不禁风”之感,再加上过小的年龄,所以刚进红军的时候,他就被安排在的后勤部,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同时,也在跟着前辈学习能用到的知识。

本就热爱学习的他,在前辈的谆谆教导之下快速地成长了起来。

1934年10月,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失败,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,不得不实行战略转移。至此,红军真正地开启了长征之旅。

在长征过程中,尤太忠先是跟着红军大部队一起行动。

长征的过程是极为艰难且残酷的,尤其是在过草的途中,所有的战士们都饿着肚子,拼命地撑着身体,在寒风凛冽之中行进着。

为了能够活下来,大家吃草皮、马皮、牛皮,甚至是皮鞋皮带。哪怕是这样,还有很多的战士都没有撑过去,而是倒在了草地之上。

图丨红军过草地

因为年纪尚小,再加上训练时间不长,尤太忠在艰难的行进过程中,虽然拼命咬牙坚持,但还是有好几次险些掉队,之后更是有一次,他还在鬼门关被迫走了一遭。

在长征中后期,尤太忠因为长期的艰难行走,刚刚养起来没多久的身体也垮掉了,他生病了,病得连路都走不了。

面对他这样的情况,他的上级同志不得不做出决定——要将尤太忠留在原地。

要知道,在那种艰难的环境之下,留在原地所面临的,很有可能就是一死。但尤太忠自己也知道,他如果再坚持跟着大部队行走,很有可能会拖累大家。

于是,他便这样留在了原地。

图丨尤太忠

但厄运不会一直光顾一个人,留在原地的尤太忠,遇到了走在大部队后边的政委詹才芳。

詹才芳此前也听过尤太忠的事迹,作为一位爱才之人,看到这样的一幕,自然是不忍心。于是他和尤太忠说道:“你还能行走吗?我让你拉着马的尾巴,借力前进,你能不能跟上?”

当时的所有人都马都用来运送食物货资,包括各位首领的马,让尤太忠拉着马的尾巴前行,已然是破例了。

于是尤太忠一咬牙,拖着疲惫的身子站了起来:“谢谢政委,我可以。”就这样,尤太忠拉着马的尾巴,缓慢地行走在队伍之中。

他凭借着自己超人的毅力,竟然真的支撑着病恹恹的身体,走完了长征。

图丨詹才芳

在长征结束之后,他成功生存下来的毅力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,于是他成功被提拔到了排长的职位之上。

在当上排长之后,他也没有放弃学习,反而是对于知识有了更深的喜爱和渴望,于是在一年之后,他进入了红军大学进行深造。

在学习的过程中,他还将自己吸收的知识,快速地运用到了自己的连队之上,获得了很好的成效,于是在同一年内,他还晋升为了营队代教导员。

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,尤太忠因为屡次带领队伍获胜,被党组织重用,担任了16旅的旅长。

图丨尤太忠与妻子

在之后的采访中他说道:“当时走草地的时候,我们那个连队有106个人,走到最后,就剩下53个人了。这太残酷了。”可以说,长征给尤太忠带来了非常惨痛的回忆。

在之后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的活动上,他还因此拒绝了一个总政治部下达给他的任务——演出话剧《北上》。

《北上》讲的就是红军长征之中的故事,作为一个亲历者,尤太忠自然要亲自看一看这个剧本。

但是在看过剧本之后,他却毅然决然地拒绝了这项工作。他说道:“我们军区不演这个戏,这里面的改动太大了。”

不仅如此,在后续的采访之中,他还更进一步地说明了自己不想出演的原因:“在草地中有那么多人都牺牲了,他们付出了生命可不是为了让这些活下来的人,作为吹嘘的资本的,我们应该尊重历史,哪怕是一点点地改编和艺术化,都是对于他们的不尊重。”

图丨尤太忠(右)

意志坚定,不忘初心

1947年, 邓小平同志带领着中原野战军挺进大别山。而此刻,尤太忠的队伍,正好处于由晋冀鲁豫野战军编改为的中原野战军之中。

先行部队冒着被敌军飞机轰炸的危险,冒死先行,终于在努力之下占领了一处高地。但国民党军人多势众,很快就从三个方向包围了先头部队。

但好在紧跟其后的东西两路部队,以及一路中队很快就过了河,在与先行部队会合之后,便很快协调作战将敌军甩了下来。

但殿后的一路纵队,却因此陷入了非常危急的情况之中。前有敌军,后有追击。

图丨邓小平

而尤太忠正好处在这一纵队之中,他主要负责的是,掩护所有部队过河。

面对这样的情况,他灵机一动,做出了这样的一个决定——他将附近老乡的土墙打通,在里面架上几根木头作为一个简单的掩体,然后将这个简单搭建的棚子,当成了自己的临时指挥所。

在明显处于弱势的情况之下,他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,打出一场漂亮的阻击战。

在作战过程中,尤太忠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有队伍生的希望,将队伍分成了两半,一半由自己带队指挥,另一半由政委张国传进行指挥。这样一来,哪怕有一队失败了,还会有一队能够继续作战任务。

图丨尤太忠(右)

但令当时的尤太忠没有想到的是,已经成功与大部队会合的邓小平、刘伯承等领导人也再次返回到了前线。

要知道当时的情况十分的危急,敌人的轰炸随时可能到来,一个不慎就是尸骨无存。所以在简陋的木头掩体之下,见到又返回过来的邓小平等人之时,尤太忠都被震惊到失语。

在震惊过后,他赶忙将人拉进屋子最里面,嘴里还念叨着:“这不安全,再往里走走。”

邓小平等他站定之后,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同志,你们做得很好,但现在时间还不到,咱们一定要坚守到晚上,前方部队还没渡河,等渡河过后,咱们殿后部队才能撤退。”

尤太忠没什么犹豫就接下了这个任务,他一边听着,一边希望邓小平等首长赶快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,回到较为安全的地方之中。

图丨邓小平与刘伯承

在邓小平讲完话之后,一同来的杜义德赶快带着他们就要离开。

但在离开之前,刘伯承同志又从门口走回到尤太忠的身边,问尤太忠道:“同志,你知不知道后撤的集合地点?”

在得到尤太忠肯定的回答之后,刘伯承脸上紧绷的表情才微微放松了一些,他抬手拍了拍尤太忠的肩膀,说道:“好样的,我们在集合点等你。”

尤太忠看着转身离去的刘伯承,和同样远远看着他的邓小平同志,心中的暖意久久没有散去。

在之后的采访中他还提到了这一场景,他说:“时间过去了这么久,可是当时首长们的表情,还深深地刻在我的脑中。现在想起来,心都是暖的。”

图丨邓小平与杜义德

这一场阻击战打得十分的激烈,很多冲在前线的战士们,用自己的身躯架起了一座坚硬的围墙。

好在结果并没有辜负他们的牺牲,在尤太忠的努力和战士们的鼎力配合之下,他们很好地完成了狙击敌人的最终任务。

在任务完成过后,尤太忠一刻都不敢耽搁,当即帅手下部队连夜赶路,到达指定地点与大部队会合。

当时杜义德在看到回到大部队的尤太忠的时候,立刻就问了一句:“这么快,你歇息了吗?”

“还没。”尤太忠笑着说道:“连夜赶路来的,现在才到,还没来得及休息。”

话音刚落,邓小平同志就从一旁走了过来。他紧紧地握住了尤太忠满是脏污的双手,激动地说道:“你做得非常好,你辛苦了!”

图丨邓小平与尤太忠握手

这一幕不仅尤太忠自己记得很清晰,就连邓小平同志在晚年,仍旧记得这场战役的细节。

在一次采访之中,邓小平同志这样回忆:“这是一场损失极大的战役。多亏了尤太忠的存在,才使得这场战役最后获得了胜利,他是一个天生的武将,是有功之臣。”

可以说,这一次的战役,让邓小平同志和尤太忠真正地相识,并因此结缘了。

在长征结束之后,尤太忠仍然没有改变自己,他脱下了自己身上的军衔,到了南京军事学院进行深造学习。

图丨尤太忠(右)

1952年10月,我军已经越来越掌握了地面作战的主动权,美国发现自己处于劣势状态之中过后,便开始联合南韩对我国志愿军发起了进攻。

而尤太忠此时已经学成归来,又一次加入到了军队之中。他率领着三十四师跟随作战,在上甘岭战役中不断地作战,利用自己的知识打下了诸多成果,为我军上甘岭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。

上甘岭战役全程历时四十三天,我军在敌人疯狂的攻击之下做到了坚守阵地,彻底粉碎了敌人的“金化攻势”,给了敌人非常沉重的一击。秦基伟将军说:“美国人真正地认识中国人,是从上甘岭战役开始的。”

据统计,上甘岭战役的炮兵火力密度,已经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水平。志愿军在此次战役之中的表现,彻底向世界展现出了我国的军威,之后美军再也没有对志愿军发起这样大规模的进攻。

图丨上甘岭战役

与此同时,在战争结束过后,已经是副军长的尤太忠被授予了少将军衔,而此时的他,也才仅仅三十七岁而已,身为少将的尤太忠仍然坚守着初心。

1958年,他怀着一颗赤诚之心,继续进入到高等军事学院进行深造,此时的国内已经趋于和平,但是他仍旧用之前的标准来要求自己。

在此之后,他在各大军区任职之时,仍旧会积极练兵,保障我军力量,为人民提供保障。

图丨尤太忠

回想往事,热泪盈眶

在有一次大部队转战之时,路过了尤太忠的老家河南,尤太忠看着脚下的土地,一时间有些感慨。

要知道,从他小时候参军直到现在,他再也没有回过一次家乡,人总是会想家的,更何况又是离家这么久的游子呢?

可能是看出了尤太忠对于家乡的思念,和尤太忠在一个转战部队的邓小平突然把他叫了过去。“政委,有什么新的作战任务吗?”这是尤太忠见到邓小平说的第一句话。

这让邓小平有些哭笑不得,他挥了挥手,没有回答这个问题,而是问道:“太忠啊,咱们合作这么久了,还不知道你什么时候参加红军呢。”

尤太忠一时也有些感慨:“政委,我不到十三岁就加入红军啦,我记得那会儿应该是1931年吧!”

图丨邓小平

“时间过得好快啊。”邓小平说道:“一转眼你都加入红军这么久了。”

“你想家吗?”面对突如其来的问话,尤太忠一时没有反应过来。

看着愣在原地的尤太忠,邓小平接着问道:“家里离驻地远不远啊?家里还有什么亲人?”

“不远,家中还有我娘。”

“抽个时间回家看看吧,这么长时间不回家,你母亲该有多想你。”

尤太忠心中压抑着的情感一下子喷薄了出来,眼泪也随之流了下来。

图丨邓小平

邓小平笑着拍了拍他:“高兴傻啦?一直以来也没给你们支什么钱,这次回家之前,先去参谋长那领十块银圆回去给你母亲,到时候就说是我批准的。”

尤太忠此刻已经哭得抽噎了起来,他激动地说道:“谢谢政委!”

在结束了和邓小平同志的谈话之后,他几乎立刻就踏上了回家的路途。

村里和他离开的时候没什么改变,几乎还是原来的样子,在回家看到自己年迈母亲的一瞬间,尤太忠又一次泪崩了。

在吃过一场饭后,他将自己多年积攒下来的银钱,和邓小平给他支下的十块银圆全都留给了母亲。一番惜别过后,他才再次回到了自己的队伍之中,

很多年之后,国家安定下来,尤太忠终于再次得以和母亲相见。而两人总是会回忆起,当年邓小平同志的恩情。

图丨尤太忠

邓小平去世,悲痛欲绝

1997年的时候,当年那个十三岁的少年,早已变成了一位七十九岁的老人。因为年轻时的过于劳累,和小时候底子没有打好的缘故,尤太忠的身体已经变得很差了,甚至经常会住进医院。

1997年2月19日,邓小平同志因为病痛的折磨,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。而此时的尤太忠,也正因为病情恶化,刚刚住进医院,准备接受治疗。

在得知邓小平去世的消息之时,尤太忠第一个提出,要出院去看望邓小平,送他最后一程。

但他的想法却遭到了医护人员和家属们的反对,毕竟他的身体状况也着实不容乐观。

但是尤太忠却坚持道:“邓小平同志去世,不仅对于我国人民来说是一件大事,对我来说,更是一件天大的事情,我要求出院。”

图丨晚年尤太忠

因为他太过坚持,所以最终,这位老人还是拖着病躯,站到了自己的敬仰而又爱戴的友人遗体面前。

看着昔日鲜活的脸庞变得那样安静,尤太忠的脑中不断地浮现出了,与邓小平同志相识相知的一幕又一幕,眼泪不受控制地从他的眼角滑落,打湿了他的整个面庞。

在邓小平去世的第四天,尤太忠接受了媒体的采访。在采访中,他红着眼睛,回答了记者的问题:“毛主席去世是一级战备,而邓小平同志去世是三级战备。”

而邓小平同志去世之后不久,尤太忠的身体也开始进一步的恶化,在一年之后,他也终于抵不过病痛的折磨,永远地闭上了眼睛。